新闻链接:https://hebei.hebnews.cn/2024-08/24/content_9224466.htm
壹 下午三时,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文管系的实训室内,高慧云正聚精会神地给一本古籍进行拆书揭页。她是石家庄市的一名古籍修复师,修复了上千册古籍,并在这份鲜为人知甚至边缘化的工作上,坚守了19年。
贰 2005年,有人拿了一本古书,让高慧云帮忙修补。“博物馆看到的古籍文物不都是好的吗,怎么还有需要修的?”在好奇心驱使下,高慧云来到辽宁省图书馆,这里是首批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在这里,高慧云进行了系统培训并正式从事古籍修复工作。
叁 刚入行的高慧云在石家庄几乎没有同行,孤独是她当时最大的感受。“有点累,感觉像是在孤军奋战,有时工作中遇到需要人搭把手的时候特别无助,很希望有个帮手或者同伴。”说完,高慧云目光看向前方仿佛又回想起那段时光。
肆 2015年,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聘请高慧云担任教师,她欣然接受了邀请。现如今高慧云上午上课,下午修书。学校的工作室内一张两米见方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定制的刷子、镊子、喷壶等工具,这就是她每天伏案的工作台。
伍 古籍修复工作,大多时间比较枯燥和琐碎。但高慧云却能在修复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有时候修的书里会夹着小纸条,印象最深的是书里夹着一个类似情书的信,感觉像是找到了‘宝藏’一样,当然大多数书里夹的还是灰尘、虫卵之类的。”高慧云笑着说道。
陆 高慧云说,古籍修复工作就像医生看病。拿到古籍的第一步就是诊断,根据古籍的破损情况确定修复方案,这就需要了解纸张的性质和古籍背景,才能“对症下药”。比如,从古书被虫蛀的痕迹,就要推测出是南方的虫还是北方的虫咬的。
柒 但是,修复古籍并非要把它修得焕然一新,而是力求恢复其原本样貌,修旧如旧。为了保证修复的部分和破损书籍颜色一致,高慧云悉心准备,她染色用的染料都是天然材料,如栗子壳、红茶、中药渣等,基本都是自制的。
捌 从事古籍修复近二十年,高慧云始终对古籍修复心怀敬畏,“刚开始修的时候胆子会很大,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都运用上,但时间久了,就会变得胆小起来,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样的工作,这就是成长,也是对历史的敬畏。”高慧云感慨地说。
玖 “当看到一本本残损的古籍,经过自己的手变得完好时,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只要纸质书籍存在,我们这行就有存在的必要。”高慧云说。古籍修复不仅是对纸张与墨香的拯救,更是对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呵护。
九个瞬间 一城烟火
世界辽阔,敏感的人总能温暖彼此。在不动声色的拍摄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河流一样奔涌进镜头,直击心灵。“9张”栏目,用图片记录身边事、身边人。
第31期
栏目主持:焦策
文字/摄影:郭一凡、杨昕昕、蒋庆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