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集团资讯 | 职教前沿 | 正文
这些职业最“缺人”,咋办
作者:     时间:2022-03-02     资料来源:河北日报      浏览次数:

河北日报记者 袁伟华

新华社发

阅读提示

2月22日,人社部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根据排名显示,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车工、家政服务员等位居“最缺工”职业排行前列。

分析认为,“缺工”虽有季节因素影响,但总体来看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结构性”缺人特征明显。

制造业服务业“最缺工”

在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中,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车工、家政服务员、保安员、包装工、客户服务管理员、保洁员、快递员等职业位列排行前十。

本次排名数据来源于全国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填报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数据,综合考量岗位缺口数量、填报城市数量等因素,经加工汇总整理形成。

和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和商品营业员依旧占据前三的位置,保安员、家政服务员、保洁员和快递员等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紧缺明显。

“这与我们企业在招聘中的感受是一致的。”河北一家电线电缆公司负责人闫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招聘的电话销售人员,广告发布了两个多月无人问津。”

石家庄体育大街某酒楼前台经理王艳红也表示,餐厅服务员最近两年来一直比较缺人。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多次出现无法持续正常营业的情况,导致一大批酒楼饭店辞退了大量服务员,而在复工之后大部分没有招够人。

令人意外的是,在网络上经常被当做“高薪”职业案例的快递员竟然也十分缺人。

某外卖平台石家庄东部片区负责人杨文坡告诉记者,对快递员属于“高薪”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网络“误读”,“大部分快递员收入达不到很高的水平。而且由于职业门槛不高,竞争又比较激烈,快递员不太容易产生归属感,所以工作随意性和流动性非常大。比如我这个片区内,春节后就有9个快递员明确表示不干了,我还得赶快找人补充。”

如果说排名前十的缺工岗位受季节因素影响比较大,纵观全部100个缺工岗位的职业分布特征则能看出一些规律。

从整体情况来看,与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本期排行反映出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

从100个缺工岗位职业分布看,有43个属于第六大类职业——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占比近一半。数据显示,自2019年第三季度本排行发布以来,制造业类职业占比一直较高;汽车生产消费领域需求旺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汽车饰件制造工”“汽车维修工”等职业新进排行;智能制造领域“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职业排位上升,缺工程度加大。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最缺工”职业数量仅次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100个职业中,有37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前十排行中,营销员、餐厅服务员等8个职业均属于此类。

结构性缺口明显

今年24岁的承德兴隆小伙金学文用了整整一个春节假期的时间,才说服父母和家里的亲戚:过了年不再出去打工了,他要转行当“主播”。

2021年,金学文在江苏昆山一家物流企业当调度员,这已经是他5年打工生涯换的第7份工作,足迹也遍布广东、福建和江苏等省份。昆山这家物流公司的业务主要依托当地一家大型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比较稳定。“我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公司在华北三个省份的物流专线,每天就是对接司机和线路信息,处理100多辆运输车所有杂务。”金学文说,“手机是24小时必须保持开机的,电话和微信不断,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

相比前6份工作,金学文对这个岗位的待遇实际上非常满意:公司提供住宿,缴纳各种保险后每月还能拿到7000元左右的工资,但他表示,“长期单调机械的工作让人觉得很乏味,我想改变一下现状”。

金学文的理由让父母和大部分亲戚很难接受,但这也恰恰代表了年轻一代“打工人”的心声,与父辈和祖辈们为了家庭可以放弃所有个人享受不同,新一代“打工人”更加强调自己的感受,“工作不开心、没有挑战性”都可以成为他们随时跳槽的理由。

喜欢在网上刷视频看直播的金学文,认为他找到了全新的职业道路:最近几年,具有兴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在网上卖得非常好,国光苹果、杏仁露等产品成了网红商品,不少当地人搞起直播电商。金学文决心凭借自己在仓储物流领域内的经验,也参与到电商领域中来。

金学文的经历具有代表性:年轻人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做一线工人,这也是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此前,人社部在2021年发布了18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二手车经纪人、汽车救援者等,甚至连制作奶茶的店员也有了正式职业名称——调饮师。

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建强认为,人社部发布“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最有指导意义的是,持续指出了制造业人才短缺这个关键点。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容量至关重要。但近年来,制造业频频遭遇“招工难”,工人短缺成为不少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软肋。

王建强认为,相比营销、服务类人员用工短缺,制造业人才短缺才是真正的“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传统行业中劳动者向新经济市场转移就业进程相对缓慢,供给难以满足企业等需求方在技能水平等方面的“硬性”要求,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等人数不多,新型与高端制造业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新业态经济发展改变了不少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一些新兴职业成为“香饽饽”,而传统制造业一些岗位从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来说,吸引力相对不高。

沧州泊头一家弯头生产企业正面临员工老龄化、后继乏人的困境。“公司职工平均年龄47岁,部分工人即将退休。我们这种零部件制造行业部分岗位属于重体力,年轻人不愿意干,一线核心岗位招工难,工人老龄化影响了企业产能。”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说,企业正在用技术改造替代人工,但有些岗位机器无法取代。

“很多时候打工者跳槽并不能获得更好的劳动条件、技能成长和发展机会,而是厌倦了重复无趣的劳动,希望调整工作环境。”王建强指出,企业对工人的技能需求和预期与打工者已有的技能和预期之间的差异,会导致“结构性用工荒”,遇到季节性等因素后,缺工的问题会更显突出。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打工者技能老化加快,终身学习和更新技能的压力增加,“但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解决供需矛盾需多管齐下

“3月份,我们将连续组织8场2022年春季扩就业系列综合招聘会,助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求职人员和企业搭建高效交流平台。”省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久前省人社厅召开了全省扩大就业活动暨就业促进工程重点工作调度会,提出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有效对接供需信息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法,在王建强看来,解决企业“招工难”、供需矛盾突出问题,还需要多方面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从企业方面来说,要想办法让产业工人留下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企业转变思路,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研发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工人工资收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个过程中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心理需求,并作出相应改进,如改善工厂工作条件、提倡岗位技能培训教育、满足产业工人合理诉求、拓宽晋升渠道等。

“从教育方面来说,要让职业教育路子再宽一些。”王建强表示,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一批职业技术院校,为相关行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更精准,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学教融合发展。同时,引导年轻人积极投身社会建设,让他们走入院校能够学有所获,走向社会能够学有所用。

王建强表示,从今年走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就业的基础仍然稳固,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与此同时,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政策层面来说,要让相关保障措施“更精准”,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努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比如在稳定市场主体方面,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调整优化“降返补”政策组合拳,落实好支持企业吸纳就业的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和扩大岗位。

另外,还是要持续拓展就业空间,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出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

同时要稳定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就业帮扶。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支持举措,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强化就业援助,切实兜牢困难人员的民生底线。

相 关

“10+N”就业服务

力促供需对接

为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人社部部署了2022年“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为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搭建对接平台。目前,两项活动正在火热开展:

一是就业援助月活动。1月,人社部会同全国残联、乡村振兴局等,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失业人员以及退捕渔民等提供政策宣传、服务指引、兜底帮扶。活动期间,全国共走访77万户困难家庭,帮助25万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

二是春风行动。一季度,人社部会同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全国总工会等8个部门,面向就地过年的劳动者、外出务工的劳动者和广大用工企业,因地制宜稳岗留工,组织专场招聘,强化服务培训,实现留岗有关怀、就业有帮扶、用工有支持。截至农历正月十六,累计发放各类红包补贴超过5亿元,举办招聘活动1.5万余场,提供岗位信息近1000万个。

与此同时,人社部全年还将继续组织开展系列服务活动。

一是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3-5月间,贴紧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需求,以大中城市为主体,组织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

二是民营企业招聘月。4月份,面向民营企业的招聘需求,搭建用工平台,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

三是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5月15日,在全国助残日当天,针对残疾劳动者就业需求,开展专项就业帮扶。

四是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5月至8月,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统筹各方资源,搭建全国统一网络招聘平台,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力争提供超千万个岗位信息。

五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8月至9月,面向2022届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服务,开展就业服务行动。

六是就业帮扶行动周。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当天以及这一周时间,将以脱贫人口、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为重点,开展就业帮扶周行动。

七是金秋招聘月。10月至11月,重点面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帮助招工稳工,开展金秋招聘月活动。

八是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11月至12月,以基层服务项目期满人员和2023届毕业生为重点,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服务,开展就业服务周活动。

九是中央企业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这项活动自2022年9月开始,截至到2023年6月,主要是针对相关省份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求职特点,开展中央企业专场招聘活动。

此外,2022届高校毕业生即将迎来求职高峰期,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重点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在3-6月份在校求职窗口期,开展“六进”活动,主要是政策宣传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创业服务进校园、培训服务进校园、困难帮扶进校园,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文/河北日报记者 袁伟华整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