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佾舞礼乐文化渊源流长,“佾舞”源自河洛“六代乐舞”,始出周公制礼作乐,“周礼佾舞”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至周代鼎盛时期,已用于国家庆典、迎宾、祭祀等重大场合,乃国之大礼。“佾舞”乃集诗、礼、乐三位一体的宫廷乐舞,是灿烂中华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融合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典型汉文化符号。但随着朝代更迭、岁月变迁,佾舞礼乐文化因种种历史原因,在现代社会不为所识,这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遗憾。



怀着对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虔诚敬畏之心与立志促成当代复现之文化信念,2018年6月23日—25日,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時代佾礼(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中共正定县委宣传部联合策划的纪录片《佾舞——礼乐颂》在古城正定开始取景拍摄。此次佾舞礼乐表演以正定县千年古城墙南门为背景,以迎薰门前广场为舞台,以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八佾”礼乐为表演内容,通过流传已久的“佾语”与观众对话,百余师生身着古装,表情肃穆,动作齐整,气势恢弘,仿若要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时光,去亲历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哉”、“壮哉”的古今对谈。





我院舞蹈系七十余名师生与北京大学佾礼团队、清华大学佾礼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佾礼团队师生联合组成强大排演阵营。由我院舞蹈系主任金暄教授,专业负责人吴连鹏,以及骨干教师郝丽坤、陈克强等四人组成的纪录片拍摄舞蹈编导团队,在持续两月有余的排练历程中力担重任,不仅多次赴清华大学进行北京参演人员的排练和教授工作,更是带领我院学生团队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倾情投入排演。我院全体师生在排演全程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艺术态度,令节目组所有工作人员折服赞叹。




此次纪录片拍摄活动不仅冲破所谓庙堂与民众的的藩篱,使中国传统文化重现光彩,还极大拓展传统教学空间与实践场域,充分利用与高效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们真正在传统文化艺术情境中体验浸入式艺术文化洗礼,帮助学生们重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价值和真谛,品读艺术本义,深入体察舞蹈艺术至深的奥义情怀。此次大胆的艺术创新尝试以期打开师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艺术觉察力,以寻根溯源的文化自觉唤醒当代舞蹈人对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瑰宝至真至纯的记忆,敦促文化艺术工作者赋予传统文化当代语境下的再解读与再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