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计划

发布日期:2022-08-27 浏览量: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计划


依据学院 《优质校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SWOT 分析,制定本课程2021年度建设方案。

一、 课程现有基础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代码

173001

课程类型

B:理论+实践课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

54

学分

3

先修课程

高中政治课

后续课程

《毛概》《形势与政策》

团队成员

杜明书、李克非、赵俊红、高丽英、仇姗华、王伯然、张韶华、冯雪

20201年秋季开课情况(预计)

开课专业

开课班级

选用教材

授课形式

授课学生

大专2021级新生所有专业

30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

合班教学

1300













2.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确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本课程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主阵地。

本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关系,解决大学生未来方向目标、精神状态、价值取向、规范准则这些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

本课程在高职院校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从培养面向社会高素质高职大学生的具体要求出发,密切配合各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生良好思想道德及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价值观及法治素养,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资源

教材: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及课程配套辅导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导学与实践教程》;网络教学资源、其他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案例、拓展资料、习题库、试题库、视频等资源储备。

4.教学团队

目前本课程专任教师8名,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毕业,中共党员,研究生学位6人,博士学位2人,知识结构和年龄分布相对合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术和教学梯队。任课教师数量还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教师人员还有缺口。

5.教学改革及成果

2020年,学院赵宗更书记作为课题负责人的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在线精准教学研究”获批立项,思政课教师以此为依托,在思政课课堂全面实施精准化教学。

1.教学要求“高”,解决“谁能教”问题。一是高水准要求思政课教师专业和业务水平。着力要求教师学好学透新时代国家大政方针、国家对思政课教师最新期待和要求、职业教育理念及方法、学经典、学“四史”,强化教师使命担当,当好“大先生”。二是做好学情分析,把脉学生需求。通过线上平台与授课班级学生共同建立“云班级”,深入分析共性学情及个性特点,制定“一班一案”。 三是转变教学理念,加强“精准供给”。树立“学生为中心”线上翻转教学主体思想,着力做到“精准备课、精准授课、精准管理、精准评价”。组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线上备课软件和平台数据报告,有针对性备学生、备教材和备资源,形成统一教案及课件。通过目标明确、流程清晰、因生施教实现精准授课。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学生实施精准管理,双管齐下,聚焦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参与度,不断满足其学习需求。通过综合过程评价对线上线下学生学习行为精准评估。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项目展示成绩、期末笔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习通成绩、课堂表现、课内实践任务组成。

2.教学内容“精”,解决“教什么”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实现针对性。改变传统系统讲述方法,依托教材、时代要求、艺术生实际及教材章节逻辑结构关系,开展专题教学,各学科都形成了较为成熟专题教学方案,解决了重点难点及教材针对性问题。二是教学内容呈现丰富性。从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和智慧树等公共学习平台,精挑细选相关内容,运用教示范学包建课。根据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章节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同时关闭不相关章节资源,实现线上资源的精心化选取和精准化管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经完成任课教师20个知识点视频录制并上传。

3.教学策略“准”,解决“如何教”问题。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课前、课中、课后”不间断思政链条。做好课前推送:推送学习任务,发布教学案例、视频、资料等,规定好任务点学习任务。课中开展线上活动:包括随堂练习、章节测验、主题讨论以及在线抢答、选人、问卷等课堂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课后答疑,了解学习效果并进行教学预警。

4.在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中突出艺术特色,解决“教出特色”问题。结合艺术生实际,形成课内、校内、校外三维多元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课内实践。连续数年结合授课内容在课堂上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专题教学。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学生参与度高,热情投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该项目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成果显著。二是校内实践。从2015年开始,思政课推出“实践教学项目展示”实践教学模式。该项目将思政课与学生专业、学生兴趣、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利用艺术生专业特长,采用小品、歌舞、情景剧等形式,把思政课课程内容渗透到自主创作和排演中去,项目采用学习小组形式完成,构建思政课学习共同体,项目分初选、复选环节,统一赋分,成绩按比例纳入学生总评成绩,各任课教师全程参与实践教学项目指导。“实践项目教学展示”成为我院思政课守正创新特色形态,教学改革成果受到广泛关注,《燕赵都市报》、长城网、河北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均予以报道。三是校外实践。充分利用艺术生的表演天赋,大力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奔赴西柏坡进行主题公益演出,深入石家庄多家敬老院、老年公寓进行主题慰问演出,正定塔元庄实地调研走访等。

本课程2020年通过院级精品课验收,2020年入选院级精品课在线开放建设课程。

本年度仇珊华、李克非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河北省高校第六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两个项目均获二等奖。

二、课程建设目标

思政课的SWOT分析


优势

1. 已经有了院级精品课建设基础并入选院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2. “实践项目教学展示”取得了一定成果与经验。

3. 拥有一支学习型创新教学团队。

4. 任务型教学设计已经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中。



劣势

1. 高职特色教学仍不够突出,差异化战略不显著。

2. 任务型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课堂结构未完全彻底走出传统范式。

3. 教学现代化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5.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机遇

1. 当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历史大背景,为思政课规范化、理性化教学形成了一种保证机制。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结合”,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科学方法、价值指南及坐标式引领。

3. 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并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为本课程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条件保障。



挑战

1. 全网络化生存时代为思政课教学带来全新挑战。

2. 高职新型综合学习理念强有力冲击传统课堂模式,思政课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量身定制有效教学迫在眉睫。

3. 新时代互联网原住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简单的娱乐活动或者心灵鸡汤按摩术都无法实现理想信念的融铸和政治素养的培育,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提高教学艺术性以对接学生需求。



























基于SWOT分析的思政课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具体任务

目标值









课程

建设

修订课程标准

符合学院《课程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及“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

修订授课计划

精心制定2021年大一新生授课计划 ,落实“三基于”方向且优化精准化教学及全面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优化教案、课件、试题库

每位教师完成12周课的完整教案、课件、一套3倍试卷量的试题库


优化教学设计

每位教师掌握任务型教学设计、精准化教学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完成12周课的教学设计,至少4个用以教研室教研做课交流

实施任务型、精准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每位教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运行为载体的教学实践;教师互听课,教研、交流、总结、改进;参加学院优质课评选活动

建立网络资源库

建立课程网络视频资源库12个,一次课一个资源包

实现网络课堂

教学示范包建课;利用学习通、微信群等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拓展实践教学

完成本年度“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展示”项目,力求挖掘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相关重要育人元素,推陈出新做成“精品

完善课程考核

课上使用学习通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科学设置成绩权重比例记录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学习;“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展示”项目成绩按权重计入总评成绩,期末采用闭卷考试

完善课程网站

更新原有网站视频资源;补充增加各个学期的“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展示”资料;补充其他网络资源

建设线上在线课程

完成12次课的知识点视频及相关网络资源线上建设工作

建设院级在线开放课程

通过本年度院级在线开放课程验收

教学团队建设

提升集体备课质量

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就新教材教学做课4次,集体研讨,资源共享,精品推课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使用学习软件、思政学习平台、思政网络资源的能力,人人有能力熟练打造“互联网+”课堂


教师参赛

辅导本学期思政部第七届“实践教学项目展示”大赛;参加教育厅河北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

科研

建设

课题

省级 1 项,校市级 2

论文

6


三、课程建设内容

课程教学具体设想与方法:

(一)总结经验 ,继续优化以往教学中的优秀做法

1.因材施教,贯彻落实好好新教材理念

本学期是新教材使用第四轮,要潜心研读新教材,备通吃透教材,精准把握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机融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相关重要元素。

2.因校施教,搞好专题教学

在不失全国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前提下,依托高职高专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及艺术生实际特点,实施七大模块专题教学:

时代篇——做时代新人(绪论)

人生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第1章)

理想篇——终其一生都不要失去理想(第2章)

精神篇——弘扬中国精神(第3章)

价值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4章)

道德篇——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第5章)

法律篇——法律庇护着我们(第6章)

3.因生施教,强调艺术生学习主体性特征

落实“以生为本”即“艺术生主体意识”,贯彻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专业特色、教学效果“三贴合”理念,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不是“只讲不做”、“先讲后做”。

(二)推陈出新,落实任务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彰显教学精准化

1.设计思路:通过“三实施”落实“精”、“准”、“活”特色,进而达成“三化”目标:实施“专题模块”,突出教学内容“精”字;实施“任务导向”,落实教学过程“准”字;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展示”,体现教学状态“活”字,从而实现讲授内容“科学化”、思政育人“精准化”、教学形式“本土化”。

2.运用方法:采用管用得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设置教学法;学习共同体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等。

(三)精雕细琢,深度打磨“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展示”学习共同体

1.大学生讲思政课:以教材第二章、第三章内容为主题,以思政课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大学生讲思政课”学习任务。各小组长组成评委团依据打分标准给各组打分(满分10分计算),去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最后所得平均分为本组每位同学该项学习任务得分。

2.实践教学项目展示:结合教材第四章、第五章内容,以思政课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小品、歌舞、情景剧等形式,由学习小组独立完成项目选取,任课教师组织在班内进行初选。初选必须人人参与,并记入本学期实践教学项目分数。复选由教研室老师组成评委团进行选拔。复选胜出选手参加面对全学院师生的展示,展示时间定在1224日。参加学院展示的学生,如果平时上课表现优秀,本学期该门课程期末笔试予以免考。任课教师全程参与本班学生项目指导,教师做足显性、隐性功课,早布置,勤督促,导细节,亲指点,从始至终,勿失掌控。

课程建设达成目标:

1.教学内容专题化。摒弃机械照本宣科,解决教学内容科学化。本课程采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在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基础上,结合艺术高职培养目标,处理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基于“内容为王”明确适合我院实际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内容设计、授课专题,强化集体打造,实现授课内容科学性、恰切性、适用性。

2.教学模式体验化。摒弃单向灌输,解决教、学、做一体化使教学符合认知规律实现效果内化。在密切结合艺术生实际的任务、活动实施中,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贴合学生实际的项目为载体,实现理论与课程、课堂、学生对接。强化学生主体参与,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任务驱动使教学主体通过自己建构、理解、感悟、体验,实现观念内化、行为外化、实践转化,完成思政教育有效性。

3.教学方法艺术化。摒弃教学方法单一,解决教学方法多样化。基于“管用得法”创新多样教学方法,建立我院艺术本土特色的教育行为,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立体综合应用,增加思政课感染力、针对性。

4.教学手段现代化。摒弃传统讲述,解决教学平台技术化。基于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原住民新特征,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需求,必须占领新媒体阵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学习软件、手机学习端等平台解决供给与需求平衡,增强课堂吸引性。

5.考核评价过程化。摒弃一卷定终身,解决考评全面化。基于处理好短期考核与长远考量来衡量考核长效性机制,达成认知、认同、认可、践行促成内化效果。坚持“过程、终结统一”、“知、行统一“、“平时、期末统一”、“线上、线下统一”“四统一”原则,课业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教学项目展示成绩、期末笔试成绩构成。具体成绩分布如下:

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

实践教学项目展示成绩

期末笔试成绩

总评成绩

分 数

30

30

40

100

6.教学资源丰富化。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课程教学文件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种互动平台,提供学生丰富自主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和视野,实现思政育人不间断性。

7.教学团队有力化。尽一切可能参加专业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尽一切可能参加各种赛事,提升教学艺术;尽一切可能完成科研项目,以科研促教学。

课程建设内容具体实施措施

课程目标与质控点

课程建设具体措施





1




年度建设设计


课程标准

依据新时代国家对思政课程新要求,依据新教材,依据我院《课程建设标准》,依托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体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性


授课计划

在原有授课计划基础上精心制定2021年大一新生授课计划 ,精准落实“三基于”教学,集体反复教研,确保可实施性及适用性

教学内容

根据国家要求和高职实际需求适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重点解决高职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内容与统编教材内容的衔接、对接问题




2




教学团队


团队构成


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参与课程建设


师资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思政课专业培训、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校级、省级教学能力大赛;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思政类比赛



3


课程资源

教案、PPT

根据教学对象专业的不同及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的调整,及时修正教案、PPT相关内容,与新教材对接

网络资源

丰富完善网络资源库,学习通建课,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实现与学生线上、线下无缝隙互动交流


实践资源


充分利用好学生各类演出、博物馆、纪念馆场馆、石家庄红色基地正定塔元庄、西柏坡等专业性、地域性、文化性优秀资源,使实践教学具体可感、行之有物。


5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实现任务导向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立体综合实践与应用








6








课程评价


平台评价


采用学习通平台数据信息,实现教与学教学结果及效果大数据科学评价


领导、督导、同行评价


学院领导、学院督导、系部领导、教研室、部门教师不定时听课评课反馈评价,

具体听课次数严格执行学院标准


常规检查


进行教研室及教师个人教学常规性检查,包括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3次。

学生评价

学期中及学期未进行2次学生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反馈评价

教师评价

教师对班级、学生、同行进行期中、期末评价2次,形式可采用教学反馈会议座谈



7



课程考核


过程考核

课业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实践教学项目展示成绩30%、期末笔试成绩40%构成。平时成绩由学习通系统成绩、课堂表现、课程学习任务—“大学生讲思政课”得分构成

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随全院统一期末考试进行

四、课程质量保障机制


1.
完善听评课机制,课程监控抓手得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包括院领导、教学督导、系部领导、教研室、教师互相听评课,多层面反馈总结教学实时状态。

2.加强教研室团队建设,按照学院建设目标,教研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要点,加强集体教研力度及教研质量,研讨学情分析、专题教学、任务型教学设计、优质课标准、考核形式等,打造学习型创新团队,以集体智慧助力教学改革饱满展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