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思政课
“不要白白经历了灾难,要让灾难成为最深刻、最有效的思政课堂。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当前各行各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这其中也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在抗疫期间如何有效开展在线教学,保障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质等效,对思政课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契机。抗疫期间,为统筹防疫和教学两不误,我也积极对思政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一、上好思政课“第一课”
在这特殊时期,一定要上好思政课“第一课”,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疫情,坚定必胜信心,在战“疫”中成长。在我院党委书记赵宗更书记精彩的新学期第一课基础上,我又精心制作了《疫情中的你我他》专题片,将防疫过程中的人与事作为鲜活的育人元素,自觉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中来,贯穿到教育教学内容之中。疫情防控是战场,更是一个大课堂,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疫情防控的大课堂上不断锤炼思想、锻造品格,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二、抓住职业教育的契机
借助我院专业院系创作的部分防疫主题作品(影视系的诗朗诵,张通老师的戏曲演唱等),紧抓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将疫情防控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先。鼓励学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文艺的力量,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努力创作反映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役的优秀作品,用初心唤起担当,用责任引领队伍,用作品去鼓舞人,温暖人,坚守艺术理想,承担起一名艺术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三、讲好战“疫”故事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材内容,将线上教学与战“疫”故事相结合起来。作为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我主动把我的感受与经验与学生们分享,并积极学生鼓励挖掘身边的人和事,乐于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身边人的榜样与楷模。同学们积极分享各自的防疫小故事,交流做志愿者的小经验,在我们的思政课堂上点亮了“星星之火”,化育人于细微处,引思想向光明行,把信心和力量传递到疫情防控工作最末梢。

四、连线社会“大课堂”
教学中,我充分结合“防疫先锋”“我是光荣志愿者”等活动环节,第一时间把我院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人物,以及志愿者先进个人的事迹,纳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把思政“小课堂”上活,上实。同时,我也精心设计了“连线我院受困于武汉的毕业生”以及“采访去武汉志愿服务的医务工作者”,通过他们的亲身实例,引导学生走出小我,树立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学会爱和感恩,努力成为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践行者。


五、建立“大思政”工作群
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纯粹的理论学习,很难做真做实。所以,我从上学期开始就尝试建立了包括思政教师,学管人员,班主任,系部专业教师,学生会干部在内的五步一体思政教育模式。这样一来,感知学生动态更快,工作协调更顺畅了,思政工作也就更加体系化,精细化,思政教育的可操作性明显提高。在这次的防疫作品创作过程当中,就得到了专业老师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学生作品质量高,态度积极踊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