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主办的“梨园风华·戏韵流长”戏曲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在学院剧场开讲。本次讲座特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武生演员、我院优秀毕业生郝士超担任主讲嘉宾,以“传武生薪火 承梨园匠心”为主题,通过分享个人武戏学习经历与梅花奖获奖感悟,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深度与文化情怀的戏曲盛宴。

苦练铸艺魂:武戏人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讲座中,郝士超以“武戏演员的成长密码”为切入点,深情回顾了从幼年入行到求学河艺刻苦学艺,再到成为舞台中坚力量的艰辛历程。他提到,武戏演员的功底需“以汗水为墨、以伤痛为章”,一招一式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在练功房中的摸爬滚打,让学生切身感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梨园精神。
梅花香自苦寒来:荣耀背后的责任与使命
谈及荣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感受时,郝士超坦言:“梅花奖是肯定,更是鞭策。观众的掌声,使我这三十多年的坚持都值了。”他结合获奖剧目《瓦桥关》《林冲夜奔》的创排故事,剖析了传统武戏如何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时代生命力,并呼吁年轻一代关注戏曲武戏,让“冷门绝技”不再“寂寞”。

薪火相传:让梨园匠心代代不息
讲座尾声,郝士超与现场学子展开交流互动,他呼吁同学们把握好新的时代良机,尽早树立自己的目标,不仅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还要成为传播者,让戏曲焕发新生机。最后,他以一段酣畅淋漓的昆曲《林冲夜奔》精彩片段将气氛推向高潮,赢得满堂喝彩。

“梨园风华·戏韵流长”戏曲文化大讲堂是河艺戏剧系党支部“青苗传承计划”的重要一环,通过名家讲述、技艺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持续搭建河艺学子与传统戏曲的对话桥梁。本次专场讲座将郝士超等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轨迹转化为育人资源,以鲜活的故事传递了戏曲人坚守与创新的精神内核。接下来,戏剧系将邀请更多戏曲名家和优秀毕业生开讲,持续为戏曲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将优秀校友的奋斗史转化为鲜活教材,让梨园匠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