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暄,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主任、教授,河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2010年受聘于国家文化部担任第十届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评委,2011年入编《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名师传略》。2012年担任访问学者赴美国德雷克大学讲学,2013年入选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014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2015年当选河北省“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
初见金暄,那优雅端庄又活泼潇洒的形象,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命活力,都让人忍不住去探寻这个美丽生命背后的故事。
潜心修炼
金暄出生在玉门,爸爸是老师,妈妈当医生,姥爷则是一位石油战线的老工程师。因而她的性格中天然就带有大西北的爽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金暄一家人来到了任丘的华北油田。妈妈把爱唱爱跳的金暄送进了少年宫学舞蹈,在这里,金暄的舞蹈天分得到了较好发挥。一年后,12岁的小金暄就考取了省艺校,开始了迈向舞蹈生涯的6年求学历程。
舞者每天都承受着超常规的身体训练,但小小年纪的金暄觉得这是对自己心智的一种磨练。“我妈说,我学舞蹈以后,性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依然是淘气,但会很理性地去梳理自己的个性。”
1992年,金暄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我妈说,你要当老师,中专文凭可不行。”在妈妈的支持下,经过一番勤学苦练,金暄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
金暄回忆:“我当时赶上了好时候,老师是中国古典舞的创始人唐满城和李正一老师。”据她介绍中国舞蹈在汉唐时是独立的,宋代以后,舞蹈进入入了戏曲,建国以后,这些前辈老师们从戏曲、武术里把舞蹈的元素提炼出来,创建了中国古典舞体系。“唐满城老师讲课丝丝入扣,一招一式都非常认真。每次进教室前,唐老师总是把衬衣、头发一捋再捋非常精神”。唐老师曾对金暄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物美价廉。当时金暄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在经过多年的实践,金暄慢慢领悟到老师那句话的内涵: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质朴的人生品格,然而过着十分简朴、平凡的生活。他们不仅仅是舞蹈老师,而且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金暄在紫竹院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四年,毕业那年,她被评为部级三好学生,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也可以加入大型演出团体。但面对来自母校的召唤,金暄还是毫不犹豫地回到了石家庄,开始了她艺术职业学院的教学生涯。
多年来,金暄办公室放着一张她和老师们的合影。“我是想让老师们时时提醒我,好好做人,认真教学。”金暄这么说。
热心教学
舞蹈教室里,学生们在跟着金暄做轮指的练习,一边做,一边说“我很美”。金暄说:“必须让他们喊,不然就走神儿了,像木偶一样跟着你做动作,不走心的”。金暄要求学生在在舞蹈学习的起点,就要养成思考身体、感悟身体、自我调动身体的习惯,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度和喜爱度就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也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自信。
舞蹈系有40多名老师,近700名学生,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金暄坚持每天亲自上课,从中午一直到下午4点,从不间断。“我必须每天到教室呼吸舞蹈带给我的能量”。金暄说。她的同事、学生都说,金老师什么时候都是神采奕奕的。“确实,舞蹈让我有了很多的方式去表达、释放和升华自己”。

金暄的的授课,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她说:“当老师,就要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办法激活学生们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并为此全身心的努力”。
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里?金暄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老师们一言一行、穿着打扮,乃至为人处事,都要为人师表。系里有许多青年教师都曾是金暄的学生,她不但在业务上严格要求他们,而且在为人师表方面也提出许多具体要求。
真心负责
“我只想当一个老师,没想着当系主任,当‘官’不是我的理想。”金暄如是说。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2001年才从中专升为专科,舞蹈系条件一般,生源也不是很好。2006年,金暄组织条件较好的学生参加享有中国舞蹈“奥斯卡”奖的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以提高学生们的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在参赛的5个月的时间里,金暄和其他老师一点一点“从头发丝儿练到脚趾尖”训练这个学生,这个学生最终拿到了三等奖。这次冲击大赛,很好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士气,学风为之一振,后来,这届学生中有8名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
2009年,金暄带领学生又一次冲向“桃李杯”舞蹈大赛,结果获得了的金奖,实现了河北省舞蹈教育领域参加国家级专业赛事金奖零的突破。其后,金暄编创的舞蹈《月下独酌》、《幽忧易安》、《苦修》分别荣获第四、第五、第七届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编创一等奖和专业青年组指导一等奖。2014年与教学团队的老师共同编创剧目《罗汉之门》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在多年的专业舞蹈教学中,金暄还时常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是舞蹈为身体服务,还是身体为舞蹈服务?
怎样让舞蹈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追求而不是折磨,让舞蹈为孩子们身心成长服务?教学中,她坚持反对舞蹈启蒙阶段就直接采用专业的办法训练孩子,“不能使用孩子的身体,只能为孩子的身体服务,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
金暄提出了“发力秩序”的训练方法,“比如一个扭身跳,肯定要先扭,然后含、拉、然后再跳,只让孩子们做动作没有过程,时间长了肯定会受伤。如果对学生的身体不负责任,时间长了,孩子们的身体就伤了。”
金暄还做了很多关于“普拉提”研究。“普拉提”是一种康复训练系统,在训练中使用这种方法,有效降低了学生们的损伤率。
金暄在舞蹈教学中,遵循人体自然生长规律、人体结构和舞蹈艺术这双重的规律,进行舞蹈功能化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她也因此成为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的理事。
现在金暄在实现自身理想的同时,也收获着桃李满园的喜悦。这,也正是金暄作为一个舞蹈老师最大的价值和追求。
————转自文化河北编辑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