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图书馆

新闻公告

“美德银行”传递好人好报价值取向

来源: 阅读: 2020年05月07日

       好人做好事不图回报,是好人的品格。让好人有好报,则是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安徽省凤阳县“做好事、存积分、换奖品、享服务”,让美德可保值增值的做法,既营造了崇尚道德、学习模范、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传递出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更大大激发了群众崇德向善、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

       好人大部分是生活在城乡基层的普通百姓,他们中有的生活艰难。为此,各地在发动全社会向好人学习的同时,应积极倡导和树立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尚,建立和健全美德激励制度,让好人感受到他们有困难也会有人帮,让他们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浙江余姚曾推出一项以道德信贷为核心的“道德银行”:以无形道德作为信贷资本,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农民解决启动资金短缺问题。该举措自2012年5月推出以来,已有2.1万余户农户获得余姚市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贷款15.11亿元。在“道德银行”正向激励下,余姚涌现出了177名“余姚好人”和14个“余姚好人群体”。浙江余姚让好人存入道德、取出贷款,让无形的道德变得可量化、可触摸的做法,也值得点赞、值得推广。

       奖善与惩恶,是道德建设的两张王牌。不奖善无以立标杆,不惩恶无以明底线。有人认为,奖善会使道德庸俗化、货币化。殊不知,道德需要引导,善念需要培育。一味把道德建设理想化、教条化,觉得凡是好人就不能谈好处,凡涉道德就不能讲利益,只会让道德的空气越来越稀薄。让好人不吃亏,不是说鼓励人们拿做好事去换好处,而是让好人得好报真正变成现实,以引导更多的人学好人、做好事。旗帜鲜明地让好人不吃亏,好人才会越来越多,“老人跌倒无人扶”的现象才不会重演,而所谓的“道德冷漠”“道德寒流”也将成为历史。

       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我们人人都来做义工,个个都来当好人,那么“爱国家、爱社会、爱他人”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生态就会水到渠成。

上一条:关于进行网上图书荐购的通知 下一条:用心用情守护“家人们”的健康——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海岛女儿”王锦萍

世界因阅读而美好 人生因阅读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