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品艺术中收获美
——观看新编河北梆子《孟姜女》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 周大明
2013金秋时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向广大观众奉献出了大型河北梆子《孟姜女》和大型舞剧《红山女神》两部新创剧目。两剧一经公演,反响十分强烈。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是培养舞台艺术人才的摇篮,是艺术教育科研和舞台作品创作的前沿基地。多年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秉承传统,开拓进取,在教育、科研、创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河北梆子《孟姜女》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领衔主演,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剧作家杨舒棠编剧,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集体创作演出。
孟姜女的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历史久远。《左传》中的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亡夫的记载被认为是该传说的起源,《檀弓》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形。西汉刘向的《说苑》加了“崩城”的内容。唐(佚名)《琱玉集》记载“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于长城下,城即崩倒。”可见燕人妻哭倒长城的传说在唐代已盛行,又经世代流传主人公孟姜女和范喜良的名字逐渐被固定了下来。大型河北梆子《孟姜女》正是在燕赵沃土中撷取了一颗文化因子。河北的历史题材,河北的地方剧种,加之河北创作表演集体,创造出了河北艺术的大气象。
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大型创作的局限性是与生俱来的,她会直接影响到情节复杂性和情感丰富性的展开,或许还会在不意间伤逝原型的诗意和意境。因此,此类艺术创作既不能动粗手,又不能缺血肉,实为两难。河北梆子《孟姜女》可以说是一个表导演、音舞美等全方位的圆融美的创作。著名导演张曼君主导了这部剧目的审美品位和走向。该剧以凄美的民歌《孟姜女》旋律贯穿,以春夏秋冬“四季体”的写法结构全剧,16位美女组成“古希腊悲剧歌队”的形式美,大段大段的河北梆子经典音乐板式歌腔,孟姜女、范喜良、老者、大将军蒙恬等角色集中体现出中国戏曲唱念做打的程式特点,精彩纷呈,美轮美奂。从这里给人看到,中国戏曲是演绎神话传说的一种最好形式,孟姜女的传说在这里完成了她的诗意的栖息。
编导的构思古朴又靓丽,沉实而飞扬,对剧中人物和生活情节的处理有一种超脱自然的简约,让常见的表演程式再生为一个个唯美的符号,并处处蕴涵着象征意义。河北梆子《孟姜女》突出了一条爱情主线,勾勒出长城的主客观两种价值,处理的朴实、巧妙,显示出了一种人文大视野。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用她几十年的艺术经验塑造了孟姜女这一角色。她的扮相依然姣好、身段依然妩媚、嗓音依然甜美,而对生活的理解则愈加成熟。她在孟姜女“春梦”“夏怨”“秋思”“冬祭”的生命轨迹中尽情挥洒,最终把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演绎地生动传神。
哭板是河北梆子音乐颇具特色的板式之一,这里化作了孟姜女的“三哭”极为贴切。《孟子》中淳于髡说:“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该处把杞梁妻的哭和王豹绵驹的歌讴相提并论,并从她哭夫看国俗,可见战国时的音乐哭调亦盛。孟姜女的古老传说倚重哀哭,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气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推及大型河北梆子《孟姜女》,悲歌天地,哭倒长城,也自在情理之中。
该剧中特别出彩的是“老者”的扮演者雷保春的表演。对于一个能独挑大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来说,“老者”的戏份不多,但该角色既是一个剧中人物,又是一个生命的使者,他在剧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更在行天道、抗命运中坐镇。雷保春的唱念做表艺术都已炉火纯青,突出展现了河北梆子表演艺术的风采。
张曼君导演在河北梆子《孟姜女》中别出心裁地选用了16把椅子做道具。在数量上它与16位身着戏装的歌队美女相对应,因此,可以坐唱,叙述戏剧情节,推动剧情发展,引导观众判断;可以舞动,转换戏剧场面,调整戏剧焦点,构成舞台形式美等。这里椅子的变化十分丰富,不是单纯为表现物体的外观,而是一种象征,所营造的空间也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空间,而成为表达精神理念的所在。其简约意象与整个剧目形成一种同构性,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河北梆子《孟姜女》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对长城意象的塑造可以再着笔墨,剧情还可以更趋质朴,整体上再去粗取精。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孟姜女》剧组正在公演后广泛听取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努力打造一部看家戏。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是培养舞台艺术人才的摇篮,是艺术教育科研和舞台作品创作的前沿基地。多年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秉承传统,开拓进取,在教育、科研、创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河北梆子《孟姜女》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领衔主演,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剧作家杨舒棠编剧,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集体创作演出。
孟姜女的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历史久远。《左传》中的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亡夫的记载被认为是该传说的起源,《檀弓》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形。西汉刘向的《说苑》加了“崩城”的内容。唐(佚名)《琱玉集》记载“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于长城下,城即崩倒。”可见燕人妻哭倒长城的传说在唐代已盛行,又经世代流传主人公孟姜女和范喜良的名字逐渐被固定了下来。大型河北梆子《孟姜女》正是在燕赵沃土中撷取了一颗文化因子。河北的历史题材,河北的地方剧种,加之河北创作表演集体,创造出了河北艺术的大气象。
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大型创作的局限性是与生俱来的,她会直接影响到情节复杂性和情感丰富性的展开,或许还会在不意间伤逝原型的诗意和意境。因此,此类艺术创作既不能动粗手,又不能缺血肉,实为两难。河北梆子《孟姜女》可以说是一个表导演、音舞美等全方位的圆融美的创作。著名导演张曼君主导了这部剧目的审美品位和走向。该剧以凄美的民歌《孟姜女》旋律贯穿,以春夏秋冬“四季体”的写法结构全剧,16位美女组成“古希腊悲剧歌队”的形式美,大段大段的河北梆子经典音乐板式歌腔,孟姜女、范喜良、老者、大将军蒙恬等角色集中体现出中国戏曲唱念做打的程式特点,精彩纷呈,美轮美奂。从这里给人看到,中国戏曲是演绎神话传说的一种最好形式,孟姜女的传说在这里完成了她的诗意的栖息。
编导的构思古朴又靓丽,沉实而飞扬,对剧中人物和生活情节的处理有一种超脱自然的简约,让常见的表演程式再生为一个个唯美的符号,并处处蕴涵着象征意义。河北梆子《孟姜女》突出了一条爱情主线,勾勒出长城的主客观两种价值,处理的朴实、巧妙,显示出了一种人文大视野。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用她几十年的艺术经验塑造了孟姜女这一角色。她的扮相依然姣好、身段依然妩媚、嗓音依然甜美,而对生活的理解则愈加成熟。她在孟姜女“春梦”“夏怨”“秋思”“冬祭”的生命轨迹中尽情挥洒,最终把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演绎地生动传神。
哭板是河北梆子音乐颇具特色的板式之一,这里化作了孟姜女的“三哭”极为贴切。《孟子》中淳于髡说:“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该处把杞梁妻的哭和王豹绵驹的歌讴相提并论,并从她哭夫看国俗,可见战国时的音乐哭调亦盛。孟姜女的古老传说倚重哀哭,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气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推及大型河北梆子《孟姜女》,悲歌天地,哭倒长城,也自在情理之中。
该剧中特别出彩的是“老者”的扮演者雷保春的表演。对于一个能独挑大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来说,“老者”的戏份不多,但该角色既是一个剧中人物,又是一个生命的使者,他在剧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更在行天道、抗命运中坐镇。雷保春的唱念做表艺术都已炉火纯青,突出展现了河北梆子表演艺术的风采。
张曼君导演在河北梆子《孟姜女》中别出心裁地选用了16把椅子做道具。在数量上它与16位身着戏装的歌队美女相对应,因此,可以坐唱,叙述戏剧情节,推动剧情发展,引导观众判断;可以舞动,转换戏剧场面,调整戏剧焦点,构成舞台形式美等。这里椅子的变化十分丰富,不是单纯为表现物体的外观,而是一种象征,所营造的空间也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空间,而成为表达精神理念的所在。其简约意象与整个剧目形成一种同构性,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河北梆子《孟姜女》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对长城意象的塑造可以再着笔墨,剧情还可以更趋质朴,整体上再去粗取精。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孟姜女》剧组正在公演后广泛听取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努力打造一部看家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