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成果完成人  成果推荐书  实施方案  研究、总结报告  相关论文、评论  竞赛教案  校本材料  视频展示 
教学成果4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专家评价>>正文
悲悯与唯美的交融——河北梆子《孟姜女观后》 省艺研所 王甲子
2017-04-13 11:17 戏剧系 

悲悯与唯美的交融

——河北梆子《孟姜女观后》

省艺研所 王甲子

孟姜女的故事,流传千年,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数不胜数,如果没有从独特的角度演绎,传达一种崭新的、高人一筹的思想,再选择这个题材,只能是平庸的续貂之作。近日,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倾力打造的精品剧目河北梆子《孟姜女》登上省会舞台,该剧从作品思想、音乐唱段、舞台呈现等方面给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孟姜女,在业界引起热议,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河北梆子《孟姜女》抛开政治、历史等容易引起争议的因素,通过范喜良与孟姜女的爱情悲剧、蒙恬的内心活动以及独白,显露出雄伟长城背后的苦楚,使人对孟姜女的爱情悲剧感同身受。在处理人物情感时,编剧立意独特,蒙恬和孟姜女是两种对立的情感,蒙恬奉秦皇之命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南进侵袭,使更多百姓平安生活,蒙恬为此深感自豪、义无反顾,然而却让孟姜女这个善良的弱女子失去了她最为珍视的爱情,摧毁了她的心灵支柱——家,这剥夺了她爱和生活的自由。编剧没有让他们正面对抗,而是把两种情感分别展示,让观众自己思考,这种分列式手法更深刻的挖掘人性,容易激起当代观众共鸣。

孟姜女一个渺小的女子尚且怀有如此博大的爱情、执着的追求,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意志消沉的人,通过孟姜女的境遇,可以认识自我现实;从孟姜女纯洁的爱情中,可以关照自己的感情;在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历经磨难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她的执着;从孟姜女哭长城的悲恸中,能体验到平凡的力量。在观剧过程中自身潜藏的情绪得到释放,起到审视自身的效果。剧作整体传达的不是低落的悲戚,而是动人心灵的悲悯,这更有感染力,穿透力,是一种感天动地的悲剧美。

作品蕴含的思想内核,还需要高超精湛的艺术手段展现。首先,剧本春梦、夏怨、秋思、冬祭的四幕设置,勾画出孟姜女完整的活动图景,既顾及整体,又表达出具体场次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春梦惊醒,夏日情怨,深秋思夫,寒冬祭奠,形成一个浑圆整体,笔墨不多不少,架构完整无缺,内容充实而不满溢,为表演、作曲、导演的二度创作提供了一个可想象发挥的空间。

河北梆子的剧种特点非常适合孟姜女的故事,慷慨悲歌、高亢婉转的音乐风格在表现大悲剧时,有着其它剧种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音乐创作中,多种长年未用的梆子老腔被运用其中,散发出浓郁的“复古范儿”。主题歌、伴唱和间奏中,有民歌、民乐、通俗的音乐成分,多类型的表达,没有互相压制,反而与梆子音乐紧密贴合,浑然一体,既让观众领略了梆子的魅力、过了戏瘾,又在熟悉的民歌中跟唱、陶醉。

主演彭蕙蘅的功力深厚,演技高超,充分运用戏曲功法,精准把握人物性格,整台演出美轮美奂。秋思一幕中,行路中遭遇的风雨雷电、崎岖山路,通过水袖、台步、身段,将路途的惊险、艰难表演的淋漓尽致;冬祭一场数段难度高、时间长的唱段,将她的唱功展现的淋漓尽致,近乎完美。

舞台呈现也值得称道,不像有些“大制作”用各种装置布景堆砌,使舞台臃肿不堪,而是运用歌舞队、椅子,使舞台简洁空灵。

整台演出既有浓厚的学院派味道,又有很强的实验性,作品蕴含的巨大悲悯力量通过唯美的艺术形式华丽展现,交融共鸣,使其在同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该剧的成功也凝聚着艺术职业学院的领导、师生的共同努力,对艺术的教育和传承有着突出的意义。

关闭窗口


教学成果奖专题
 站点首页 
 成果完成人 
 成果推荐书 
 实施方案 
 研究、总结报告 
 相关论文、评论 
 竞赛教案 
 校本材料 
 视频展示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青园街149号 邮编:050011 电话: 0311-86045908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冀ICP备字050033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