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成果完成人  成果推荐书  实施方案  研究、总结报告  相关论文、评论  竞赛教案  校本材料  视频展示 
教学成果4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专家评价>>正文
看河北梆子《孟姜女》(发言稿) 刘锦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
2017-04-13 10:47 戏剧系 

                           看河北梆子《孟姜女》(发言稿)                      

刘锦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

       

  河北梆子《孟姜女》,一台好戏。  

先不说怎么好,先说这是戏。唱戏唱戏,并不是唱出来的都是戏。正如唱歌唱歌,不是唱出来的都是歌。有那么个年代,有那么些唱出来的本不是歌的“歌”,有人称那是“念经”。前不久,一位剧作家大发这样的感慨:现在应该告诉一些人,什么是戏!

此《孟姜女》是戏。

题材是个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据说在唐代就开始流传了。但成戏不容易。故事是讲的,戏是演的。在台上讲故事,或演故事的过程,不是戏。相比之下,“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比较容易编戏。其中有人、仙共育的一双儿女,有“七月七、有燕子搭桥、有天河王母、有夜晚抬头可见的双星”等等,好编。而《孟姜女》只有一个字“哭”,所谓“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现在的编导,几易其稿,共同结构出这个有情有致的戏剧情节。有花烛成亲,有老少同被抓丁,有众劳役背石的悲壮,有秦将蒙恬的威严和长城的凛然,有少妇“春闺梦”,有老者招魂,有借来民间传说的“滴血认骨”,进而演绎“人鬼情未了”,一步步把戏推向高潮。能把原本只有一个“哭”字的故事,做得不仅有泪水的飞溅,还揭示了某些历史的底蕴,实属不易。

此戏中呈现的孟姜女的形象,堪称一个典型。她是古往今来多少无辜女人的代表。鲁迅说过:历史上,男人做下的孽,往往由女人来承受(记得大意如此)。你秦始皇为巩固自家万代基业而修万里长城,与一个乡间目不识丁的女子何干?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是先知先觉者的追求目标或人生定位,距一个芸芸“匹妇”十万八千里。更何况历史上有多少野心家来利用这句话,以行号召,待成王败寇之后,王者还是尊贵的王者,匹夫还是贫贱的匹夫。看了孟姜女,禁不住为那些终成寡妇和怨妇的“匹妇”们,掬一把清泪!这就是形象的魅力,远非在戏中连篇累牍的说教所能达到的。

戏好看,有赖于4位极称职的演员。我一向认为,彭蕙蘅的戏,演来聪明而透亮,十分难得。只可惜以往看得太少,这回看了个凿实。在孟姜女形象的塑造中,她使出了周身解数,深入把握人物,唱做俱佳,大获成功。雷保春宝刀不老,他的演唱让我领略到了当年老一辈梆子名宿的遗韵。可以这么说,想听这一口儿,就得到俺河北来。饰演范喜良的陈宝成可圈可点,那身段做派,漂亮边式。让这出戏听有听头,看有看头。剧中蒙恬,似乎游离于故事,但却代表着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花脸演员常春生的演绎非常到位。

再说说从张曼君导演艺术中所受到的启示。近年来虽看了曼君近十来出戏,仍不敢谈其导演艺术,因为隔着行呢。既不说导演艺术,就说导演性格吧。在此转引一位智者的话:“好的东西,总令人不安,比如读黑格尔,看歌德,听贝多芬。”可以这样说,曼君是一个令舞台和观众时时感到不安的导演。她不让她的舞台有长度一寸、时间一秒的乏力、疲塌、松散、空白(指空洞无物的那种空白),每时每刻都令观众处在昂扬感奋之中。而一个艺术家,要令读者或观众感到不安,首先是自己先感到不安。曼君为缔造舞台上的不安,她总在自己的不安中反反复复地折腾着。她首先从剧作文本和文本所反映的一片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灵感——必需寻找到自己的灵感,再以此为契机,使这灵感或以波浪式推进,或以波澜式荡漾开来。你会感到,她在舞台上时时向自己挑战。反过来,再把观众征服得服服帖帖。有趣的是,她还能从本没有多少灵感的剧本中,“超越”剧本,从该剧本所涉及的生活中自行获取灵感,经过一番精心巧妙为之以后,再呈现在舞台上,一下子大大改变了剧本的原貌,有人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

打个农事的比喻,曼君做导演,不是“广种薄收”,而是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出《孟姜女》,从和编剧共同修改剧本算起,直到戏搬上舞台,花时半年有余。仅此,便足以说明曼君导演所付出的辛劳及其获得成功的原因。

关闭窗口


教学成果奖专题
 站点首页 
 成果完成人 
 成果推荐书 
 实施方案 
 研究、总结报告 
 相关论文、评论 
 竞赛教案 
 校本材料 
 视频展示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青园街149号 邮编:050011 电话: 0311-86045908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冀ICP备字050033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