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蕙蘅,女,汉族,1966年2月生于河北石家庄,中共党员、民盟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三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河北省青联常委,中共十六大代表。非物质化文化遗产——河北梆子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现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主任。
一、学习工作经历丰富,从舞台到讲台都熠熠生辉
1978年12月—1984年6月在河北省艺术学校梆子科学习。
1984年7月—2002年12月在省河北梆子剧院一团、二团、青年团工作,曾在一团担任主要演员,二团担任业务团长,青年团担任领衔主演、团长、名誉团长。
2002年12月至今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从事戏剧教育教学工作,先后任教师、系主任。
2001年——2003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进修完研究生班的全部课程。
从梨园新秀到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桂冠、从硕果累累的演员到桃李芬芳的教师,在河北梆子事业的道路上,她一路走来,播撒着汗水、收获着成就。
二、演出剧目纷繁多样,塑造人物形象生动
1984年至今曾主演《美狄亚》、《打神告庙》、《武松杀嫂》、《杨门女将》、《花木兰》、《洪湖赤卫队》、《安提戈涅》、《宝莲灯》、《蝴蝶杯》、《窦娥冤》、《钟馗》、《兰陵王》、《孟姜女》等30余出戏。主演了河北梆子电视连续剧《白文冠》、《孔雀岭》、《情满月圆时》、《蝴蝶杯》、《彩云》等7部。塑造的女主人公都性格各异,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办《蕙质蘅香—彭蕙蘅河北梆子精品演唱会》等个人演唱会10余场。目前,正倾力将新编河北梆子历史剧《孟姜女》搬上银幕。
三、积极到国外演出交流,推动河北梆子走向世界
1984年—1994年在河北省梆子剧院作为一团主演,曾十多次随团到香港、台湾、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演出,受到观众好评。
1994年—2002年在省梆子剧院青年团,曾十多次带团到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塞浦路斯、哥伦比亚等国演出,并四次到希腊、三次到意大利等国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被希腊政府授予希腊政府最高奖“金橄榄奖”,报界评论“彭蕙蘅是中国戏曲新生代的一面旗帜”,为河北梆子艺术走向世界、增进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和友谊、开拓国际演出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观众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四、戏路宽广,不愧为当代河北梆子领军人物
彭蕙蘅既有20多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又有近十二年的讲学、教戏生涯。她扮相俊美大气,表演传神、博采众长,演唱声情并茂、唱腔以情带声,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注重用心灵塑造人物的特有艺术魅力;她戏路宽广、亦文亦武,既擅长演出正宫闺门旦如《宝莲灯》、《窦娥冤》、《蝴蝶杯》等戏,又能演《洪湖赤卫队》、《美狄亚》等唱功为主的青衣,还能驾驭《花木兰》、《杨门女将》等武功戏,以及《打神告庙》、《杀妻》等以水袖功为主的摔打戏。具备了戏剧演员成功的三要素:良好的天赋、聪颖的悟性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美狄亚》在欧洲的演出成功,为彭蕙蘅赢来“悲剧天才”的美名。在《孟姜女》的演出中,伴随着春梦、夏怨、秋思、冬祭四个场景的更换,她分别以花旦、闺门旦、大青衣巧妙应对,变换自如,巧夺天工。她的演唱以情带声,慷慨激昂,高潮迭起,她文武皆善,仅在冬祭一场,她就用到了水袖、架腰包、圆场、串小蹦子、翻身、卧鱼等程式化动作,美不胜收。彭蕙蘅善于表达悲剧的超强能力,凸显了其纯正、庄美、凝重、深沉、幽长的艺术个性。创排的河北梆子舞台剧《孟姜女》已完成巡演50余场,被戏剧专家誉为“河北近十五年来少见的精品力作”,创排的河北梆子实验剧《牺牲》已在石家庄、北京分别完成演出5场、2场。
五、爱艺如命,爱生如子,艺术教育硕果累累
2002年彭蕙蘅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从事河北梆子教育教学工作,注重立德树人,重视言传身教,彭蕙蘅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大气、才略、刚正、惟美、厚重,还有好像是与生俱来的谦逊、和蔼、真诚、良善、淳朴以及乐于助人构成了她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有这些都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孙娜、肖阳、赵月娟、魏颖、鲍思雨、张迪等两届13名毕业生均得到了彭蕙蘅的倾囊相授,她们分别从《窦娥冤》、《打神告庙》、《宝莲灯》、《花木兰》等15出经典传统河北梆子剧目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真知。这为她们后来成为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主要演员,以及能够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做人与成才的基础。学生孙娜曾先后获得:第八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七届河北省“戏剧百花奖”表演一等奖、第四届中国戏剧小剧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第五届河北省戏剧“燕赵红梅奖”金奖、第六届中国戏剧红梅大赛河北选拔赛大奖第一名,2014年8月又取得“文华艺术院校奖”地方戏青年组唯一的金奖等的好成绩;学生魏颖获得了第五届河北燕赵红梅奖“银奖”;学生鲍思雨获得了第六届河北省燕赵红梅奖“银奖”;学生张迪获得了第六届河北省燕赵红梅奖“铜奖”。2015年、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康佳欢、康佳乐分别获得一等奖,李晓获得二等奖。
六、始终注意提升内涵,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学者型艺术家
三十多年来,彭蕙蘅一直对河北梆子的声腔艺术、表演艺术等认真钻研、精益求精,不知疲倦,毫不懈怠,心无旁骛地坚守、与时俱进地探索。从最初的一个戏曲演员,从只知道单纯的舞台演出,到开始关注中国戏曲的美学规范,进而把把中国戏曲纳入整个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之中,并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为提升自身内涵,2001年——2003年她用整整两年的时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进修完研究生班的全部课程。2012年,在教授戏剧十个年头后,隆重推出了《蕙质蘅香—彭蕙蘅河北梆子精品演唱会》。《蕙质蘅香——彭蕙蘅戏剧教学研究》一书也出版在即。并且随着赴外讲学、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彭蕙蘅的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促使她在完善自己演技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艺术上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逐渐显露出学者型演员的风范。她开始不再满足于知其然,而更要知其所以然,最终超越了中国传统戏曲“艺人”、“演员”的境界,进入了现代化国际型艺术家的行列。1998年4月,在率团参加南美“第六届圣菲波哥大国际戏剧节”上,演讲了论文《中国戏曲与戏曲舞蹈》;2000年7月参加在希腊举行的国际诗歌乐曲研讨会上,演讲了论文《中国女性诗词与中国戏曲》,2013年2月、4月先后在石图大讲堂、燕赵大讲堂进行了《宇宙之美人》、《惊鸿一瞥便是一生》戏曲专题讲座;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大学进行了《蕙质蘅香》的讲与演;2014年9月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孔子学院、国立艺术学院、巴厘岛艺术学院进行了《宇宙之美人》、《蕙质蘅香》系列戏曲专题讲座。她的精妙绝伦、惟妙惟肖的演讲给在场的所有人以知的增广、智的启迪、艺的陶冶、美的享受。
七、心中有大爱,热心公益事业
爱是人间永恒的春天,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彭蕙蘅心中装满爱,她的智慧人生才被点亮,她才有今天的人生大智慧、大修为。
1、1998年7月,彭蕙蘅带团参加“希腊德尔菲国际戏剧节”的演出。得知国内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立即组织赈灾义演,为国内灾民募捐了80万德拉。2000年,带领河北梆子剧院青年团在希腊卫城剧场演出期间,又为国内特大洪涝灾害义演募捐了40万德拉。
2、连续多年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及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的义务演出。如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欢乐城乡行下基层演出”、由省红十字会组织的“为先心病患儿义演”、“玉树地震募捐义演”、“汶川地震一周年义演”等,以及河北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第一、二届“河北文化宝岛行”演出等。
3、在出色地完成演出和戏剧教学任务之外,积极担任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绝对有戏》等栏目的策划和评委工作,并连续多年义务辅导戏迷票友,累计400余人次。
4、为帮助贫困学生孙娜、张迪等顺利完成学业,先后资助他们学习费用2万余元。
八、坚持辛勤耕耘,成就辉煌灿烂
自从1984年学校毕业后,无论是在戏剧表演舞台上,还是在戏剧教学讲台上,彭蕙蘅都辛勤耕耘,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正是由于她的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所以她才能摘金夺银,独领风骚。
1、重大演出及获奖
1984年,在《汉宫秋》中饰演“芙蓉”,荣获省直汇演演员奖;
1987年,在《打神告庙》中饰演“敫桂英”,荣获“河北省地方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十优演员;
1993年,在《吴汉杀妻》中饰演王玉莲,获河北省河北梆子大赛演员一等奖;
90、93、95分获河北省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
1994年拍摄了戏曲电视剧《钟馗》(饰钟梅英),获“飞天奖”戏曲类一等奖;
1995年6月赴意大利米兰,同米兰艺术剧院合作了《神奇的门坎》,参加了第48届“斯普兰多国际戏剧节”;
1995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一名;
1996年11月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主演奖;
1996年9月获河北省首届“十佳演员奖”;
1996年演出的《钟馗嫁妹》获“全国MTV大赛”银奖;
1996年12月赴意大利罗马,参加了罗马歌剧院《中国公主杜兰多》的演出;
1997年5月获中国广电部“星光奖”二等奖;
1997年,演出的《梁红玉》获“伊利杯”中央电视台群众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三等奖;
1998年12月,演出《杜十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联欢晚会;
1999年12月,演出《宝莲灯》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联欢晚会;
1997年,演出的《虞姬》获全国百家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1997年,拍摄的戏曲电视片《情满月圆时》(饰刘永华)获“飞天奖”戏曲类三等奖;
1998年3月全国首届戏歌大赛演唱一等奖;
1998年4月,率团赴南美参加了“第六届圣菲波哥大国际戏剧节”;
1998年7、8月,率团赴希腊参加了“德尔菲国际戏剧节”;
2000年10月,演出《花木兰》荣获河北省第二届家乡戏展演演员一等奖;
2001年7、8月,带团赴欧洲参加塞浦路斯国际戏剧节;
2002年7、8月,带团参加了西班牙梅瑞达国际戏剧节;
2014年8月在由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比赛中,指导学生孙娜夺得地方戏青年组唯一的金奖,彭蕙蘅自己则获得文化部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5年7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6年5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荣誉称号
1996年9月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6年10月被评为河北省“百名杰出妇女”、“三八红旗手”;
96、98年被评为河北省第二届、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演员;
2003年11月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燕赵文化英才;
2012年4月被评为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2年被评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优秀教师;
2012年、2013年连续被省文化厅记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