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记河北艺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2-21  浏览次数:[]   来源:图书网络信息中心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记河北艺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讨会

2017年1月4日下午,学院综合楼11层会议室内欢声笑语,浓情蜜意,近20名学院离退老干部齐聚一堂,他们在此要做一次别开生面的历史记忆之旅。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学院正在搭建的《河北艺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建设》项目在此正式启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学院六十年积累保存下来的万余张老照片、千余盘声像带数字化后进行识别整理,最终作为平台的基础数据库永久保存和使用。

学院图网中心联合老干部科共同举办了这项活动,与会者李建锁、黄银秋、李金鹏、张凤存、刘瑞宁、胡金玲、段丽娟、张淑莉、郑凤珍、黄望海、龙之海、徐宝忠、王泰来、李名彦等17位老领导、老艺术家、老教师,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浓妆淡抹,像节日般嘘寒问暖,共同回忆历史,展望未来。他们都是学院的功臣、学院的骄傲。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前后都来探望了大家。刘飞副院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把大家请来,一是致贺新春,二是想通过对这一张张老照片的追忆,做一次学院历史回顾之旅。接着他介绍了目前网络科技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冲击和变革,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三通两平台建设”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河北艺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新理念。

院领导与专家教师合影留

     

接着,图网中心主任赵钢介绍了《河北艺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的情况。该项目是由我院与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联合进行开发建设的,其内容是通过该平台的搭建将我院办学60多年留存下的音视频及图片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为学院校史、大事记的编写,以及网上空间学习提供翔实、丰富的资源储备,从而更好的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我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表演艺术人才为特色的专业艺术院校,前身是河北省艺术学校(中专建制),上世纪70年代初由保定迁至现址(石家庄市青园街149号)。60年来,学院先后有宋德珠、贾桂兰、刘香玉、齐兰秋、周树堂、赵鸣岐、王怀骐、张荣培、金雪琴、罗惠兰、钱浩梁、马子兴、肖月珠、杨正华等著名艺术家在校执教,培养了辛宝达、李胜素、彭蕙蘅、许荷英等24位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于文华、梁召今、于丽娜等优秀歌唱家,王少军、张国君等一批美术家,杨勇、张立军、李北达等舞蹈教育家,赵燕国彰、杨志刚等影星视星,以及各类文艺表演和文化管理人才13000余名。学院师生多年来参加省内外重大文艺活动,连续数年走上央视春晚舞台,在国家级重大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填补了省内多项空白,为河北文化艺术事业繁荣振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们搜集的这些珍贵历史影像资料中,大部分都留存了他们的身影,这是一笔不可复得的珍贵艺术财富,也是我院可以引为自豪的教学资源,我们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将这些残破的,褪色的,消磁的珍贵资料,加以“模转数”处理和用软件进行修复,最大限度还原本色,使之重新绽放出熠熠光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艺术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工程,我们在创建这个数据库时深切感到,我们还是动手太晚了——由于我们的无知和懒惰,大量珍贵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资料都随时间的推移而消散,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感慨和不可饶恕的遗憾!

好在今天我们觉醒了,逝去的不可弥补,健在的依然宝贵,我们要抢抓一切时间,尽快为这些老艺术家、老教育家、老领导,录制出专题短片,为他们对学校的贡献和辛勤劳作的一生留下只言片语,为他们作证,使他们永存。

[小资料]河北艺术资源共享平台项目是以河北艺术资源平台为媒介,支持网络在线学习,打破学习时空限制,把学习从固定化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终身学习模式,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上一条:河北艺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讨会总结 下一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闭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