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成果完成人  成果推荐书  实施方案  研究、总结报告  相关论文、评论  竞赛教案  校本材料  视频展示 
教学成果4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专家评价>>正文
美哉《孟姜女》 ---河北梆子《孟姜女》观后发言稿 刘仲武
2017-04-13 10:48 戏剧系 

美哉《孟姜女》

---河北梆子《孟姜女》观后发言稿

刘仲武

近日,有幸欣赏了新编河北梆子《孟姜女》,令我欣喜非常。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无不被舞台上精彩的演出所感动、所震撼。可谓是“剧本编的好、导演导的好、音乐好、舞美好,演员更好”。我这样说并非溢美之词,是广大观众的口碑。

孟姜女的故事早在《春秋左传》上就有记载。《左传》记述这个故事是想褒扬杞梁妻(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表现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左传》上并没有哭长城的情节,到战国时就沾染了当时音乐界的风气,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后来就顺着这“哭之哀”生发出来的哭长城的情节。杞梁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数天后,“城为之崩”。唐代的有关记载,使杞梁妻的故事大变了模样。杞梁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也有了名字:姓孟名姜女;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筑于城墙之内的死尸实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认骨才能辨别……。这个故事经过历朝历代的加工改造、经过多人的再认识,再创造,渐渐地带上了越来越浓郁的神话色彩,也越来越有声有色。自元代开始,孟姜女的故事被搬到氍毹之上,让人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孟姜女。

近年来,我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诸多的孟姜女的故事,京剧、评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曲剧、锡剧、秦腔,甚至电影、电视剧都在这个有着强烈民愿的故事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个人认为,无论什么剧种,什么形式,做这个题材都不如河北梆子更适合、更有力。河北梆子的风格是高亢悲壮,细腻委婉。所以,用河北梆子排演此剧是选对了题材,认准了方向。此选择是个事半功倍的选择。

孟姜女这出戏河北梆子老艺人早就演出过很多版本,然而,此次演出的《孟姜女》是著名剧作家杨舒棠摔打过多年,几易其稿的作品,且经过大导演余笑雨、边发吉、张曼君、王乃兴等名家执导。对于剧作者来说可谓是“十年磨一戏”。我说剧本编的好是因为我深知编剧的难处。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百年,但是没有现在观众所常看到的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孟姜女的故事被列入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但是,它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三个故事相比较,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其他三个故事的故事性较强,孟姜女的传说从口头到文字都非常简单。因此,如何把戏写的让今天的观众喜欢看、乐意听,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需要下一番苦工,不经一番磨砺苦是不可能达到这样效果的。看完这出戏之后,我回味剧作者的意图,他的创作手法正是我省剧作大家王昌言的手法,他完全符合戏曲剧本的创作规律,按李渔的说法就是“立主脑,减头绪”。此本拢共才七千多字,为二度创作和演员的表演留出了极大的空间。剧本通过借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形成了春梦、夏怨、秋思、冬祭四幕。四季的排序,自然而巧妙。四幕八个字,像系在一条金链子上的四颗珍珠一般,很好地映衬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与命运,塑造出了鲜活感人的艺术形象。

这出戏的唱词写的非常漂亮。用杨舒棠的话说:“我不是用手写的,是用心写的。”他的唱词有意境,有诗韵,有心声。例如他的“四季歌”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孟姜女对丈夫的情和爱,比如:

夏季里来热难当,

蚊虫飞过咬孟姜。

宁叮奴家千口血,

莫叮丈夫范喜良。

仅仅28个字,把孟姜女的内心感受描写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再如:当孟姜女得知丈夫依然死去,用“滴血认骨”的方法找到了范喜良之后的一段唱:

滴血认骨夫显灵,

为妻将你抱怀中!

摸摸你的脸,

你的脸太凉。

摸摸你的手哇,

你的手太冷。

你的身太凉、魂太冷、

你的命太短、心太硬,

你怎忍心哪——

将我一人留在人世中。

这样的唱词,不要说还有浓烈的音乐的衬托、演员那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唱,只看唱词就足以让你热泪盈眶了。这段唱词打破了传统唱词的节奏,既不是二二三,也不是三三四,但是这种节奏为唱腔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出新的条件。作者不是为出新而出新,乃是情感的需要,“脸太凉”, “手太冷”,多么贴切的词义,“你的身太凉、魂太冷、你的命太短、心太硬”这样的唱词作者不动感情是不可能写出来的。

该剧导演张曼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新世纪杰出导演之一。她已经穷尽了中国戏曲导演的各种奖项。什么“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化大奖”、“国家精品剧目奖”等都多次收入囊中,她本身还是表演最高奖—梅花奖的获得者。《孟姜女》的导演手法是戏曲的,充分使用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十六把红木椅成了全剧的贯穿道具,既是山又是桥,既是长城又是坟冢。这种手法完全是传统戏曲的思路。传统戏《三岔口》的桌子,一会儿当桌子,一会儿当床榻,一会儿当武器。导演的手法虽然是传统的,但思路是全新的。她曾表露过这样一个观点: “我想,作为一个戏曲导演应当坚持思考、探索下去的就是‘退一进二’的观点。”“退一步”就是牢牢把握戏曲本体,”进两步”即走入时代审美,赢得当下观众,走向未来。”扎根于戏曲的本体上的做法,无疑是赢得广大戏曲工作者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的。比“台上架屋,屋里架床“的笨拙导演高明不知道有多少倍。张曼君说,我们剧组在创作时要尊重传统,同时还要有我们自己的新意,在追求新意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回归戏剧的本体,回归这个剧种的根基,在这个根基的基础上来创造具有古典精神,并同时具有现代思维的作品。

导演在这出戏中使用的程式、技巧都恰到好处的配合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歌队的形式是受了古希腊悲剧歌队的影响,在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分量很重;《孟姜女》的歌队16个小美女婀娜多姿的舞蹈,推动剧情发展的舞台调度、构成舞台形式美的布局、造型都十分得体,歌队整体的肢体动作是突出一个美字。歌队的出现成了这出戏的一大看点。

音乐的风格标志着这出戏的风格,该剧的音乐既有创新,又有传统。一首清新悦耳的《四季歌》旋律从头至尾贯穿全剧。她既符合剧情,也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尤其是青年观众,听这种旋律犹如夏日饮朝露、沐晨风一般,妥帖、爽快。该剧的作曲刘军科、马海峰是两位青年作曲家。年龄虽轻,资历颇深。作品颇有深度。他们的作品更加贴近当今观众的口味。唱腔设计李石条虽然年逾古稀,但是精力非常旺盛,依然有想当年为张淑敏设计《龙江颂》的那股劲头。此次孟姜女的唱腔使用了很多近年来舞台上不常见的板式和旋律,如已故的河北梆子老艺术家贾桂兰(小金刚钻)独创的哭幺二三、哭板等。因为是久违的唱腔,观众不熟悉,甚至连年轻的专业演员也不熟悉。对这些唱腔的运用,有些整旧如旧,有些整旧如新,有些把旧腔做些微调,便成了既符合剧情、符合人物,又有新鲜感的唱腔。真真是化腐朽为神奇。此次李石条还担任了传、帮、带的任务。李德全、马海峰都是河北顶尖级的琴师,拉板胡的技艺超群出众。此次他们也参加了该剧的唱腔设计,为该剧带进来一股青春活力。

戏曲传统戏的舞台美术基本上是一桌二椅,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和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的创作,逐渐丰富了舞台美术的设计。舞台美术属二度创造艺术,它须在剧本文学创作及导演总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以其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剧本的内涵。舞台美术的创作源于生活,它是为剧中人物、事件和规定情景服务的。在演出中它起到了丰富、补充和加强人物形象塑造,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孟姜女》一剧的舞台美术邀请了几位“腕儿”级的设计师,看上去既简约又大气。舞台上的布景、灯光担负起了表现环境的作用。尤其是灯光,它直接渲染人物,表现时空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剧的服装设计,为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孟姜女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导、音、美都为《孟姜女》一剧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戏曲艺术是以演员为中心的。按过去的说法就是看戏就是看“角儿”。这出戏是强强联合,“角儿”们都是遐迩闻名的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雷宝春,国家一级演员陈宝成、常春生。这四位名家都非等闲之辈。

彭蕙蘅早在1984年于河北省艺术学校毕业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之后,一直是团里的“尖子”演员。她在学校时,就从河北梆子名家贾桂兰刘香玉、郄承鸾等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其他学生没有机会学到的知识和表演技巧,得天独厚地吃了不少“小灶”,有时甚至自费去外地求师问艺。有耕耘就有收获。小彭是个有心的孩子,她把学到的知识、技巧牢牢地记在心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山后练鞭”。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预备的。她进院不久就被戏剧大家裴艳玲看中,把她调入一团,为裴艳玲的钟馗配演钟妹。此剧演遍了天津、北京、上海,演遍了河北的城镇乡村,由中国演到日本、演到台湾、演到香港等地。“钟馗”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继而拍电影、拍电视。彭蕙蘅的名字闻名遐迩。 在剧院期间她领衔主演了《美狄亚》、《武松杀嫂》、《花木兰》等剧目,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河北省历届艺术赛事她都是名列前茅,拿遍了省内文艺奖项。1996年,她荣获全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与当今走红的李胜素、徐帆、杨俊、吴凤花、李梅、小王彬彬等是同届获此殊荣,且彭蕙蘅独占鳌头名列榜首。很多演员拿到了“梅花奖”之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再努力,放弃奋斗;而彭蕙蘅却把获得梅花奖作为起点;有些人把拜师作为贴金,作为向上升迁的阶梯,借师父之盛名扬自己的名;而彭蕙蘅却在获奖之后又潜下心来扎扎实实的开始学戏,且拜了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为师。小彭的作法与当前的很多青年演员的思想是大相径庭的,似乎不合常理。而彭蕙蘅就是彭蕙蘅!她为了攀登艺术高峰,到“不惑”之后才要孩子,为了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她再次进京读研。很多人觉得她为了事业如此卖力不值,这正是应了那句话“燕雀焉知鸿鹄志”。小彭雄心勃勃,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她成功了!此次排练演出的《孟姜女》大获成功,她说这是“一次对古老的河北梆子的朝圣之旅,它体现和承载着我们这一代戏剧人对河北梆子的思考以及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的使命感、责任感给了她精神,给了她力量。这掷地有声的语言她在艰难跋涉的践行着。舞台上,她的唱高亢激越,为了表现孟姜女的悲情和愤怒,唱腔多次出现一般演员很难达到的高度,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势。她的唱用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形容实不为过。她的表演细腻传神,两只传神达意的眼睛在细微之处表露着人物的内心情感,身段优美干净,台步、蹉步、跪步、翻身、水袖等程式动作规范漂亮。更主要的是她的所有动作都是从人物出发的,都是入情入理的。她把孟姜女演活了。

雷宝春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梅花奖第20届前在河北已经有19人次获此殊荣,他是唯一的一个“洪常青”,可谓是凤毛麟角。在阴盛阳衰的梨园界,他是一位十分难得的优秀演员。他十二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石家庄地区戏校,受艺于金紫云老师,学会了《四郎探母》、《洪羊洞》等老生戏。由于他聪明好学,所以,金老师对他格外青睐。他边学习边实践,很快在舞台上成为挑梁的小主演。不幸的是,正当他努力攀登时,他的嗓子“倒仓”了。雷保春的嗓子唱老生不够用了,但演文丑还能凑合。他在“变声”期间,又跨行学演了几出文丑戏。他由生改丑,从表演到唱念,从外延到内涵都需要变。由庄重严肃变成了诙谐幽默。人物造型变了,人物性格变了,唱变了,念变了,一切都变了。他勤学苦练,很快又掌握了丑角的基本表演要领。在他漫长的艺术道路上又辟了一条小径。这次改工为他后来的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锋从砥砺出,香自苦寒来。雷保春朝朝暮暮地练功、勤勤恳恳地学戏,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成为河北梆子的名演员,盼望着自己的演出能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那变过声的嗓子被苦练得洪亮、宽厚、圆润,为他重操老生行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他主演的河北梆子《小刀会》连续演出150场,使雷保春一举成为知名演员。继《小刀会》后,他又塑造了《闯王旗》中的李自成、《潘杨讼》中的寇准、《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家庭公案》中的王刚等不同类型的人物。

雷保春对艺术规律的认识日臻成熟,他深知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是不会有前途的。所以,他在塑造人物方面大胆探索、锐意求新,在艺术上广采博收,化为己有。1988年夏,他进京献艺,一出《范进中举》,使他声名大振。中国剧协为他组织了专场演出,他那感人的唱念、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国戏剧》杂志社主编游默同志为他题写了“唱做俱佳献艺还须真本事,须生独步成功当有苦工夫”的贺联。曲六乙说:“雷保春可算是河北梆子的麒麟童。有的同志讲他的唱念做都有点“麒派”味道。也有人说,他是马长礼的弟子,念白、表演是“马派”的。熟悉河北梆子的老观众则认为他的唱是赵鸣歧的风格。也有人看了他演的《范进中举》后,认为有些表演似像“奚派”。事实上,他崇拜麒麟童,早年观摩过周先生的演出;他也确实拜了马长礼为师;赵鸣歧老先生确实也在他的演唱技巧上做过指导。他是海纳百川,广采博收。吸收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正是他的这种思想理念,成就了他的艺术之梦。他年近古稀,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可是,河北梆子舞台离不了他,前几年走红的《女人九香》他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大家戏说“姜还是老的辣”。这次《孟姜女》中他饰演的老者不温不火,不过不欠。大有“多一点显多,少一点不足”之感。唱做念各种功法无一不十分到位,各种程式技巧无一不十分娴熟。

陈宝成与彭蕙蘅是舞台上的最佳黄金搭档,在《美狄亚》一剧中彭蕙蘅演美狄亚,陈宝成演伊阿宋,在《花木兰》一剧中彭蕙蘅演花木兰,陈宝成演赵勇,在《武松杀嫂》中彭蕙蘅演潘金莲,陈宝成饰演武松。他不但与彭蕙蘅合作多年,为她“夺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还为许荷英、王洪玲、张慧敏等演员的成功“夺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让她们在“夺梅”专场演出中的红花更鲜艳,不夺戏、不搅戏,密切配合了主演的表演,甘愿做了一个硕大的,青翠欲滴的绿叶。他可算得上是一个京、梆两院的“宝贝”。 现代版的“京梆两下锅”演员,而且是小生、武生“两门抱”。他的身段优美、漂亮、边式。之所以他的身段这样讲究,得益于武生李派优秀传人郭景春老师。陈宝成青少年时期,郭老师曾多年为他传授技艺。7岁时就考进了保定市戏校京剧班,师承郭景春先生习练武生,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孝先生为师,主攻文武小生。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保定市河北梆子剧团排《蝶恋花》,怎么也找不到扮演毛岸英的小演员。有人推荐了陈宝成,小宝成到剧组一亮相,个头、年龄、精气神儿,都恰到好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陈宝成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从此,坐科京剧的陈宝成走上了河北梆子舞台。

陈宝成出身于梨园世家,他伯父陈月楼是我省影响颇大的演员,他父亲陈月亭是遐迩闻名的好武生。他大哥陈宝仲、二哥陈宝珠、四哥陈宝胜都是国家一级演员,在梨园界小有名气。宝成此次在《孟姜女》一剧中扮演范喜良,还兼任副导演。他塑造的“这一个”范喜良可亲、可敬、可爱。他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范喜良,或其他剧种的范喜良相比较,就显得格外的有光彩。

常春生乃是一名优秀的青年京剧演员。1982年入河北省艺术学校表演专业学习,专攻京剧铜锤花脸。1987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京剧院担任主演之后,有幸拜在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先生门下,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员。他多才多艺,在一次全国评剧的赛事上,他竟然以评剧花脸的唱腔艺压群芳,赢得了金奖第一名。此次排练《孟姜女》,他又从京剧的西皮二黄里出来,一头钻进河北梆子的高亢激昂里。他不愧为方荣翔的高足。虽然唱的是河北梆子,但是他的身段、念白却保留着浓浓的“裘味”。 他的唱能很好地运用胸腔、鼻腔共鸣,声音刚劲而柔和。他的身段中规中矩,把一个十分难把握的人物,按照导演的要求刻画的有血有肉,完成了剧本所赋予这个人物的任务。梨园界早就有“十旦易得,一净难求”的说法,而今物欲横流,戏曲又如此不景气,寻觅一个好花脸岂不是难上加难。常春生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可喜可贺。

这出戏的演出到处收到的都是赞美的呼声。可谓是有口皆碑。口碑的传言是普通观众的心声。有一位网名叫初心的网友在9月28日的微博上书写了这样一段话:原先我对河北梆子并不感兴趣,看戏很少。九月二十六日晚,我欣赏了由彭蕙蘅领衔主演的新编河北梆子《孟姜女》,大饱眼福,大饱耳福。作为一个对戏曲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我有幸与省剧协老主席的夫人坐在一起。她边看边轻声地为我讲解着戏曲知识:“抛袖”、“跪步”,各种动作的含义等等,使我加深了对人物和剧情的理解,获益匪浅。精致典雅的戏服配上曼妙的舞蹈动作,在舞台上造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美不胜收。彭蕙蘅的表演可谓是完美无瑕:眼神、动作、舞蹈令人惊叹;她的唱腔时而高亢,时而婉转,使人触景生情,潸然泪下。雷保春的表演充分显示了一名老艺术家一丝不苟的精神及对艺术的忠诚。尤其是看到他在地上跪着走的那一场,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总之,这出戏赋予一个古老的传说新的生命,使我们受到了美的熏陶和爱的感动,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这个网友的评价代表了相当一批观众的意见。高占祥部长曾说过:“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给予了肯定,专家会是什么看法呢?我有幸聆听了我国最具权威的戏剧专家刘锦云、安志强、赵景发、赓续华、崔伟等名家的发言,他们同样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彭蕙蘅塑造的孟姜女这个人物,大加赞赏。从唱念到表演,从内心到外形都给予了褒奖。近期有人向我发问:你们光说好好好,难道说此剧就尽善尽美了吗?我十分明确的告诉他说,我认为还不是。网上也有这样的评论:“有一点疑惑:孟姜女和范喜良结婚之前有没有恋爱过?他们的感情基础是什么?能让孟姜女的悲痛到哭倒长城一定不是一般的夫妻之情。但是从剧中我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能把他们的相识相爱的过程加以渲染,可能会消除观众同我一样的疑惑,如果有前面的故事做铺垫,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我同意这个网友的观点,如果能把他们的相识相爱的过程加以渲染,对后边的“哭城”是非常有力的铺垫。

“滴血认骨”这个情节我开始是持反对态度的,我认为它没有科学依据。我回味了一下我国的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中的“游湖”,白蛇手持银簪朝天一划,青天白日就下起雨来,《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牛郎织女》中的老牛可以与牛郎对话等等,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都找不到科学依据。然而,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就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也是不可能的。这些现实生活的不可能是在人的面前不可能,然而,这些问题在神面前是挥手之劳,想到此我顿开茅塞,这些民间传说都被赋予了一定的神话色彩。既然是“神话”,那就什么可能都可能。我的心结解开了。

说到他的不足,就舞台艺术而言,我认为还有不少可以加工、提高的空间。表演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程式的使用,眼睛的表演,技巧使用的目的性,在利用程式技巧表演中还有空白,有待创新和改造旧的程式为今天所用。再比如:孟姜女的唱腔太高有碍普及,个别演员的念白节奏和逻辑重音不准,唱念中的河北梆子化的问题,歌队的整体化一,群众演员的造型的准确性,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打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舞台实践中得以解决。白璧微瑕而已。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一孔之见。

河北梆子《孟姜女》是我省近年来不多见的一出好戏。祝愿你们锲而不舍,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把她打造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风吹浪打,成为河北梆子《宝莲灯》第二,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剧目。

小彭:您好。辛苦了。这篇稿子拖得时间很长了,因为没有再看第二遍的机会,所以很多问题不敢深谈,分析不透。待日后得机会反复看几遍之后,可能会写出一篇稍微有点分量的文章来,把唱念做舞进行艺术的分析,或许会对你们有些收益。这次只好就此收笔,你仔细看看,有不当之处万望提出来,免得出现遗憾和尴尬。

2013年11月3日

关闭窗口


教学成果奖专题
 站点首页 
 成果完成人 
 成果推荐书 
 实施方案 
 研究、总结报告 
 相关论文、评论 
 竞赛教案 
 校本材料 
 视频展示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青园街149号 邮编:050011 电话: 0311-86045908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冀ICP备字05003387号-1